6月23日,綏陽縣在貴陽多彩貴州文創園舉辦全省“非遺周末聚”·綏陽專場展演活動,獨具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集中在文創園“亮相”。本次專場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主辦,綏陽縣人民政府、多彩貴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有限公司、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繼續開展多彩貴州周末聚活動,提升“非遺周末聚”品牌活動文化內涵。 活動邀請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華,多彩貴州文化產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徐進,省文化廳非遺處副處長李安鵬,省非遺中心副主任龍佑銘等領導嘉賓到場指導。縣委常委、統戰部長張宗勤出席活動並致辭。縣委常委、副縣長劉遺倫,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誌強,縣政協副主席張開祥等縣領導出席活動。活動還邀請中央、省、市多家主流媒體到場報道。 張宗勤在致辭中代表縣委、縣人民政府和56萬詩鄉兒女,對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以及長期以來關心、支持綏陽文化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對百忙之中親臨現場指導的各位領導、嘉賓和媒體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對為籌備本次活動提供熱情服務的組委會工作人員以及辛苦工作的各位同誌表示誠摯的問候! 綏陽縣文化底蘊深厚,文脈綿長。漢三賢之尹珍在旺草設帳講學15年,開啟綏陽文化發展的先河,孕育了長達2000多年的詩歌文化,有著中國詩鄉、中國辣椒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經濟發展轉型示範縣、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縣、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中國最佳生態休閑旅遊名縣、中國最佳山水文化旅遊名縣等美譽。近年來,綏陽高度重視詩鄉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發展和傳承,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文藝人才和高端文藝精品,非遺文化更是在文化發展中大放異彩。截止目前,全縣非遺資源普查項目188項,其中旺草竹編、綏陽空心麵、苗族踩山節等30餘項列入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目。 展演現場,傳統戲劇、傳統舞蹈、武術、雜耍、龍燈等非遺展演獨具特色。太白鳳凰馬車燈戲、太白水壩花燈、黃楊金字唐言神戲、梘壩尖山苗族蘆笙舞、坪樂順河獅子燈,鄭場鳳凰少林俗家功夫等節目,人物鮮活,接地氣,在當地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一直傳演不衰,活動受眾麵廣,群眾參與性強,深受群眾歡迎和喜愛,真正讓廣大群眾享受到了文化改革發展成果。 “出彩”的綏陽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感的生活藝術。非遺周末課堂是本次展演的“活”傳承,《童氏跳骨丹》傳承人童治強、《旺草竹編》傳承人張景發老師將現場傳承授課,講述童氏技藝,釋放竹編文化。同時,綏陽縣有關代表隊還現場演示了竹編技藝、藤編技藝、土陶瓷技藝、苗族刺繡等。“出彩”的綏陽文化既有內核,又有傳承。源遠流長的空心麵在坊間很受歡迎;竹編、藤編等已經是市場上的搶手貨,很多重慶遊客夏天專程前來慕名購買;香腸臘肉、手工米皮在美食市場獨翹黔北,成為一絕,傳承久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文化傳承貫穿始終,讓非遺融入了百姓生活。 非物質文化曆久彌新,傳承不衰,其非物質文化透露著山水靈秀的技藝傳承,其內核就是人民群眾的曆史積累與創造出來的精神,無論是飲食文化還是編織技藝,無不透著生活的年輪,蘊藏著綏陽故事。 長期以來,綏陽縣始終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旅遊產業作為堅守兩條底線、決戰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全力推進“全域旅遊城市”建設,繪就了一幅幅百姓富生態美的精致畫卷,奏響了全域旅遊和諧磅礴的時代進行曲。目前,有旅遊資源單體693處,有國家級地質公園、亞洲第一長洞——雙河洞,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緯28度地球同緯僅存的原始森林——寬闊水原始森林,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中國詩歌穀——雙門峽,有負氧離子含量創世界吉尼斯紀錄的天然樣吧——紅果樹,有美輪美奐的清晰湖、可飲可浴的水晶泉、鬼斧神工的石趣園、神奇秀麗的觀音岩、鳥語花香的明泉穀等景區景點。 在此期間,綏陽縣還在貴州省政府新聞發布廳舉辦旅遊推介會,現場派送主要景區門票200餘張、地方非物質文化特色產品200餘份。同時,還在展館外舉辦綏陽美食現場推薦。 此次以2018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為載體的非物質文化展演,深入踐行了“五大戰略行動”戰略目標、持續打造“四城四地”總體部署和要求,進一步弘揚文化,打造文化旅遊品牌形象,助力脫貧攻堅,大力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全方位提升我縣文化旅遊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據悉,2018多彩貴州文化藝術節是黔文化盛事,其中“非遺周末聚”是一大亮點,此次活動是貴州省專門為綏陽縣推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專場。 |